Back

0116 荃湾广场是真实存在的吗?

可能是流水账的香港游玩记录。

总之,被朋友约去香港逛街了

去年年底被高中玩得很好的朋友约出来玩的时候感觉还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说过话了,本来以为这段缘分就像很多阶段性的友谊一样会随着两个人毕业慢慢淡掉,结果对方还惦记着我愿意拉我一起出来玩,谢谢你!因为考试等因素两个人一月才见上面,一块出去吃饭聊天发现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和高中那会一模一样,遂感到了巨大的安心。接着就开始商量要不要下次约在香港玩了,从吃饭的时候有了这个想法到吃完饭趁着喝奶茶休息的时候定好车票和酒店,卫星不到两个小时就平稳落地,深知拖得越久变数越多,这种效率我也很喜欢,谢谢你,朋友!

还是第一次在香港看海

第一站是去中环坐摩天轮。到现场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幻灭,因为这个摩天轮看起来很新,附近也全是建筑工地,除了摩天轮本身就没什么有意思的地方了。坐摩天轮的过程其实也挺无聊,人太多了于是得和陌生的游客八个人挤在一个车厢里,早知道加钱包厢了,车厢里虽然开了空调但还是有点闷,往右看是拖拉机挖掘机,往左要拍海景也得顾及一下身边其他游客,看风景的体验并不好,转了一圈以为终于结束了结果这玩意儿要转三圈,以至于我全程都戴着耳机发呆……但是摩天轮附近的港口很适合来欣赏海景!这还真是我第一次在香港看海,明明经常来香港,但去的地方大多是旺角一类的购物区域,并没有接触到海港,以至于今天看到海景和远方的城市才有了一点香港其实是海上岛屿的实感,自己住的地方理论上也是沿海城市,但看海的机会也不多,每次有了这样的机会都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原来香港真的是海上城市.jpg
原来香港真的是海上城市.jpg

坐完摩天轮就准备去尖沙咀购物了,附近就有船可以到尖沙咀,顺势坐船前往。这在我印象中也是第一次在香港坐船?总觉得坐船的流程会很麻烦,结果其实也是像坐地铁一样刷了八达通就进去了,想想也是,船在这边应该也只是和地铁没什么区别的交通工具,不需要什么额外的仪式感,不愧是海上城市。相比起很多人出游不喜欢在路上浪费时间,我刚好相反,非常非常享受坐在交通工具上的过程,交通工具可以说是绝佳的大脑按摩环境,对我来说出远门就算只是坐飞机过去什么也不干再原路坐回来,也算获得了很多乐趣(虽然不好说这是不是“旅行的乐趣”),而这次坐船更是完美切中了我这一爱好,虽然航程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吹着海风听着歌,看着浪花翻起又远去,已经感觉思绪一块飘走了,很舒服。到尖沙咀去逛了逛诚品书店,最后还是买了一本小手帐本,说好了有个赛博的就够用了呢,哎呀但是赛博的不能往上面贴可爱的小贴纸什么的……中间又借着书店的窗户看到了外面的钟楼和大海,不禁又开始感叹我来过很多次香港,但其实每次都是带着明确目的(书展、考试、买特定的东西之类)而来,办完事情又匆匆离去,其实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很少很少,接着又想到下次再来的时候又有很多没看过的东西可看,提前开始期待了,离得近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格仔出租

不过很抱歉,这次我和朋友同样是带着明确目的而来的,之前刷到几家售卖周边、手办一类物品的店,我们准备亲自去看看,能淘到点什么就好了,简而言之就是去搞点二次元。在尖沙咀短暂停留以后我们便顺势南上去了旺角,第一个目标就是位于此的信和中心。相比起之前来香港一直逛的购物中心,这里看起来狭小普通了很多,甚至还花了点时间找路,但倒也正常嘛,往往就是这种朴素的地方纯度才高的!这个地方说二次元还真的挺二次元的,从负一楼开始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周边格子铺(路上才了解到很多就是个体卖家向店主出租格子,把自己的东西摆在里面售卖),也确实看到了一些很心动的徽章玩偶小卡片之类,漫画和游戏卡带也是到处都是,如果是初中高中时的我估计真的会买很多回去吧,但今天我从负一楼逛到四楼,只是空空地在嘴上感叹哇塞这也太二次元了,最后却什么东西也没带走,本来还想买个随便哪个纸片人的相卡塞进新钱包里,到头来钱包里的相片栏还是空空的。这个结果我本人也完全没有预料到,事后想想可能一方面可能是我已经在买谷方面封心锁爱了,以前买的谷也全压箱底了,很久没拿出来看过,新谷自然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置,另一方面是市场本身太拥挤了,想买东西也觉得有诸多不便,如果看中了外面格仔的东西也不知道是要自己拿还是招呼店长帮忙取,前者似乎不太礼貌而且很多时候玻璃格子上着锁,后者我社恐粤语也说不好,没法挤着人来人往的顾客群来到店长跟前说我想买某某,更不好意思把店长从顾客群里拽出来……所以我觉得相比起a店之类被整理得很正规的地方,在这里买东西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需要那种常年在市场里淘金的熟练度和底气,非常遗憾我没有,导致很多时候我也就多看了两眼然后默默走开,心里想着“我买到了某某人的谷子,但我要克服一些不便去和那个人打交道,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之后抱着同样的目的又和朋友跑了油麻地的现时点,第二天还去了西九龙中心。现时点相比信和中心要宽敞一些,本质也是各种格子铺的聚集点,高层还有不少夹娃娃的地方,但可惜没看到喜欢的,逛完的感想只有too much chiikawa。西九龙中心则看起来亲切了很多,还看到了很多穿着校服的学生来逛,在这里我终于花出去了一点钱,那就是在入口处扭了几个宝可梦扭蛋(事后拆扭蛋朋友问我这是库洛米吗?我回答这是耿鬼)……事后想想为什么在这里能把钱花出去,可能是因为扭蛋机没有活人看店吧。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在于,虽然是冲着二次元来逛,但这三家店都有很多立体人明星的周边和专辑,经朋友介绍至少是有很多kpop明星相关,尤其西九龙中心浓度更是更高,高过纸片人,所以也有不少kpop爱好者前来寻宝。总而言之也不能说失望,毕竟这些地方真的和我想象中一模一样,和我想象中有落差的是我本人,不能放开购物是一款我的问题。

荃湾广场是真实存在的吗?

然后再记一点吃住,但这个东西真的有什么好记的吗,本文不含任何港式美食品鉴一类的环节,因为我们总共就在香港吃了两餐,两餐都是国际连锁大品牌餐厅:麦当劳。口味和大陆倒是没什么差别,除了鸡翅的口感不太一样,大陆是外面炸出来的那层皮存在感比较强,香港则是肉比较多,所以总觉得没什么好写的。

订的酒店在荃湾西地铁站附近,当晚我们觉得累了遂打算去荃湾把行李放了,中间还萌生了去看电影的念头,查到的电影院在荃湾广场,于是自然把下一个目的地定在了荃湾广场。但因为看电影不过是在地铁上脑门一拍临时想到的安排,我们甚至不知道荃湾广场到底在哪,在转乘要地美孚站纠结——是继续坐中环线去荃湾?还是转乘屯门线去荃湾西?眼看着地铁门要关上了,我俩不得不做出抉择:荃湾广场应该在荃湾吧!那就不转了!紧接着在列车开走后进一步查到——我们应该去荃湾西的。不过事情发展至此我们依旧乐观,因为听说荃湾的天桥会将几个购物中心连接在一起,即使我们在错误的站点下车,也一定有办法从天桥走到我们要去的目的地,结果便是下车后我们在天桥上迷茫地乱转,明明地图的导航已经显示荃湾广场近在咫尺,眼前却全是一些荃新天地、如心广场等别的商场,让我一度怀疑荃湾广场不过是海市蜃楼、是一个都市传说、是每一个到荃湾的旅客心中的集体幻觉,看电影的计划也就这样因为迷路不了了之。不幸中的万幸是,我们迷路到了酒店楼下,所以还是成功回酒店放了行李,感谢好心的前台姐姐帮我们免费升座,很难想象六百多块钱(均摊甚至只要人均三百多)就可以在香港住上77楼高层宽敞舒适还有独立客厅的大床房,怎么想都是血赚。借着高层的良好视野,在第二天我们终于在早晨的白雾中看到了楼下若隐若现的“荃湾广场”招牌,我不禁大喊原来荃湾广场是真实存在的(但实际过去还是绕了点路、甚至一度返回原点就是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荃湾迷路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相比起旺角拥挤狭窄、寸土寸金、让人感觉倍感压力的街道,荃湾市区则显得轻松随和了很多,楼房不多,也确实如网上所说被各种天桥灵活地连接在一起,从酒店高层向下俯瞰能看到一个个矩形的住宅区规整地排列在大道旁,怎么就不是一个巨大的格子铺!早上拎着行李走在桥上,难得没有那种被城市和人流吞噬的感觉,心情也随之平和了不少,总觉得是很适合居住的地方。

书房中的圣哲罗姆!

去坐摩天轮最大的收获除了看海就是从展板得知香港故宫博物院在举办美术展了,谢谢朋友愿意陪我来看!看到了很多很好的画,最近前几天装博客装得走火入魔,逛到这里甚至开始思考可不可以从名画里借鉴一些配色来装修……其中一个意外之喜莫过于看到了这幅各方面都非常喜欢、很对我电波的画:

《书房中的圣哲罗姆》
《书房中的圣哲罗姆》
我手机拍出来的效果也太烂了。博物馆的介绍文是这么介绍它的:

这幅画作中,身穿红衣主教长袍的圣哲罗姆正在书斋中阅读。天主教会沿用至今的通俗拉丁文版《圣经》,乃是四世纪学者兼僧侣圣哲罗姆从希腊文翻译而成。书斋右后方,色彩斑斓的马约利卡地砖上,有一头逐渐走进的雄狮。相传圣哲罗姆曾在荒野中为这头狮子拔出爪上尖刺,故将之驯服。画面前方的台阶上有鹧鸪和孔雀,分别象征真理、永恒;二鸟右侧还有一枚盛水铜碗,象征纯洁。这个台阶似乎是现实空间与神圣空间的分野。

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为什么这幅画这么吸引我,本身“书房中的圣哲罗姆”就是一个很热门的绘画题材,但其中好像还是更喜欢梅西纳这幅一些。产生兴趣首先是因为介绍文的那句“这个台阶似乎是现实空间与神圣空间的分野”这个形容,在画框之内,作者又额外借助台阶和拱门制造出了更加精巧的空间来展现圣哲罗姆阅读的场所,用这个建筑的入口提示观看者将注意力聚焦到作者所营造出的神圣空间中,又在这个神圣空间中进一步将圣哲罗姆的工作台划分出来,最后将视线的焦点引向圣哲罗姆的阅读行为本身,画中的空间被一层层地展开,让观赏画作变成了一件具有逻辑性的事情,这种工整的设计感,就像现实中的一个精巧的立体模型一样,经得住人从各个方位来观赏,总而言之就是太精致了。也不禁会脑补起这种设计和主题的契合度,相比起直白地还原场景本身,这种借助数学和博物学实现的画面充满着沉静的理性之美,思考要跨越某些世俗空间的“意见”,像探索一个纵深空间一样慢慢深入,最终抵达神圣的真理,这个工整、严格遵循透视规则的书房本身就是学者沉思生活的体现,是瞎想到这里才觉得意蕴格外丰富,总之很喜欢,适合看着发呆。

除了画以外,还能看到有学美术的姐姐在画前临摹,很多游客在给展品拍照的时候也把她们拍了进去,我也拍了,总觉得这些认真追求艺术的人也构成了这个艺术空间的一部分,真好啊。

《祈祷的圣母》
《祈祷的圣母》
展览除了画作本身以外,出口区还有一个小展区介绍了很多作画时常用的颜色和颜料,借此也从技术的角度介绍了不少来复原、解读画作的手段,比方说用X射线可以看出不少画作曾经经历的改动之类,最后提供的纪念品也很有意思,是让游客自己来亲自给明信片上的不同部分盖章上色,不仅很契合前面的介绍内容,而且这样一来每个人得到的明信片都是独一无二的。

看完展买了点纪念品就回去啦,总之玩得很开心,谢谢朋友。
看完展买了点纪念品就回去啦,总之玩得很开心,谢谢朋友。
下次再去香港想多去港岛地区转转,没了!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
©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